7月超半數債券基金業績告負。
受多重因素影響,近期債市出現顯著調整,債券基金凈值普遍承壓,尤以重倉長端利率債的基金為甚。Wind數據顯示,7月份超半數債券基金業績告負,其中華泰保興尊益利率債6個月持有、德邦銳裕利率債等多只主要配置長債的基金月內凈值回撤超1.5%。年內凈值虧損的債券基金數量也隨之擴大至426只。
凈值壓力之下,部分債券基金持有人已選擇贖回。此輪債市調整何時休?備受持有人關注。
債券基金凈值承壓
債市調整引發債券基金凈值波動,持有人擔憂加劇。
一位基金投資者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本來今年債券基金的收益就很低,一波動就沒了。”
近期參與科創債ETF營銷的一位券商銷售告訴記者,沒想到債券市場會突然迎來調整,此前配置科創債ETF的客戶幾乎全部虧損,極小部分資金出現贖回。記者注意到近期上市的科創債ETF場內現價均不足100元,這幾乎意味著所有持有人均未能實現盈利,而年初上市的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的現價也跌至100元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債市調整有明顯的結構性,調整幅度較大的主要是長端利率債以及部分信用債。如兩只場內交易的30年國債ETF近5日跌幅超過1.6%,而短融債ETF價格波動不大。
另一位基金投資者對記者表示,“在關注到債券基金凈值調整后,趕緊去看了下基金賬戶,一只純債基金盡管有虧損,虧損不大,不過該基金今年收益也不高,反而是另一只固收+基金的回報創下新高了。”
從交易層面看,恒生前海基金固收投資總監李維康分析,股票與商品近期持續上漲,風險偏好提高,使債市承壓。近一周利率曲線陡峭,長端調整為主,短端在周初還有下行,此時屬于對風險偏好提升后期限利差需要提升的定價。但是7月23日—7月24日短端亦跟隨長端調整,或許是因為基金贖回開始逐日抬升,尤其是7月24日下午14點后利率快速上行,應該就是對贖回的反應。
博時基金基金經理呂瑞君也認為,近期在反內卷的政策邏輯推動下,股市和商品都走出較強行情,風險偏好的回升壓制了債券的表現。
贖回量大引擔憂
近一周債券基金凈值調整壓力較大,部分債券基金持有人進行了贖回。不少投資者向券商中國記者表達了債券基金是否會再度出現類似2022年底那種大幅回撤的擔憂。Wind數據顯示,2022年年底中長期純債基金指數曾發生了超1%的回撤,調整時間長達一個半月之久。
近一周以來,已有10余只債券基金產品因發生大額贖回而不得不對基金份額凈值的精度進行調整。如銀華中債1-3年農發行債券指數基金D類份額于7月24日發生大額贖回; 金鷹添福純債C類基金份額、泰信匯盈債券基金均于7月23日發生大額贖回;圓信永豐興利債券型基金E類份額于7月22日發生大額贖回。
部分債券ETF也出現資金凈流出現象。7月24日,6.56億元資金從債券型ETF凈流出,資金持續凈買入債券ETF的紀錄被中斷。
近期債券基金凈值調整也為資金不斷加大配置債券ETF的熱情澆了盆冷水。今年,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科創債ETF相繼入市,在債券ETF不斷新發和持營下,債券ETF規模屢攀高峰。如今年年初,債券ETF規模僅有1740億元,今年6月,債券ETF規模突破3000億元,7月18日,債券ETF規模歷史首次邁進5000億元關口。
伴隨近期債券基金凈值調整,部分資金或因債券ETF回吐近一月漲幅而出現凈流出。8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近一周均出現資金凈流出現象,熱度較高的部分科創債ETF也出現資金凈流出現象。
華西固收團隊根據第三方債基申贖數據指出,7月24日公募債基凈申購指數負值擴張至29.2,遭遇“924”之后的最大單日贖回。華西固收團隊指出,其中主要減持機構為銀行理財及其通道(券商、信托、期貨等),從邏輯上看,理財系贖回債基的背景或多為防御性操作,而非其自身負債的大規模流失。
從情緒面看,李維康認為,去年“924”的調整甚至踩踏大概率不會出現(其間中長期純債基金指數最大回撤為0.67%)。首先從年初他就一直強調股債雙牛的觀點,在貨幣保持寬松的環境下會有這類大類資產表現,類似的可以參考2016年、2019年。二季度實際上就是股債雙牛,因為資金寬松了,只是在短線上的表現仍然是股債蹺蹺板。其次,他認為權益市場并不是剛突破啟動,而是已經漲了一段時間了,去年9月是從低位啟動,機構、居民大類資產配置上同時出現劇烈變化,所以此時很容易對債市產生影響。現在是在高位加速,所以不應該產生類似的影響。這兩日主要是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的波動,有所下沉的短個券上行幅度比二永債還小,所以目前可以認為是贖回量大但沒有踩踏。
基金經理:不必過于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債利率持續攀升、30年國債ETF大幅回調之際,ETF資金反而逆勢抄底,博時基金和鵬揚基金旗下兩只30年國債ETF近一周分別獲資金凈流入52.72億元和36.73億元,而兩只場內ETF年度回報分別為0.24%和-0.11%。
“短期債市或仍有情緒性震蕩,不過回調空間較為有限。”深圳一位基金經理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債市結構性機會較多,通過預判可以不斷挖掘交易機會,以此獲得債券投資回報。她認為,在基本面以及宏觀環境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每輪債市調整均是較好的介入機會。
不過,一位基金投顧認為,今年債券市場機會并不多,對債券基金年內收益并未寄予較高期望。他建議投資者如果想獲得高于貨幣基金的收益,短債基金可能更適合,風險偏好高的投資者可以嘗試一些波動不大的固收+基金。
經過本輪調整,李維康認為,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至1.75%附近,壓力消化大概率已基本到位。針對近期債市出現的波動,李維康認為整體上不必過于擔憂,保持債券市場不是轉熊時點的看法, 調整后是配置機會。
展望未來,信用方面,李維康認為,信用債的調整是經過二季度的下行后,利差偏低,因此出現一定修復,但仍需要保持謹慎態度。今年由于基準做市ETF和科創ETF上市及擴量、理財規模新高、存款降息脫媒等因素,信用利差已經壓得很低,短端信用利差低于去年低點達到新低,和去年信用債低于同業存單價格后出現調整是一致的。利率方面,李維康認為,此前市場策略過于一致,純債基金久期中位數達到4年,本輪市場波動也是對各個機構的倉位、久期策略進行重置的過程。但利率債的相對性價比實際上在經過二季度的橫盤后是提升的,如果無風險利率還不是轉熊時間點,應該各類固收資產都應該更多關注機會而非系統性風險。
呂瑞君認為,雖然債券市場階段性面臨情緒和資金分流的影響,但債券樂觀行情的內在邏輯依然是融資需求和債務杠桿強度走弱,隨著結匯需求的回升,企業存款回升帶來了銀行負債端存款的改善。此外,供給端的反內卷主要影響的是上游行業,中下游行業仍偏弱,貨幣政策仍有內生放松需求和壓力,未來短端或仍有下行空間,此次債券回調給三、四季度帶來較好的配置和交易機會。
責編:王璐璐
排版:劉珺宇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