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股權投資再結碩果。
7月16日,伴隨著響亮的鳴鑼聲,華電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電新能”)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成為今年以來A股市場上規模最大的IPO項目。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華電新能的原始股東中不乏險資機構的身影。早在2021年12月,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就率先落子,戰略入股這家新能源平臺。三年半后,這項股權投資也迎來了“高光時刻”。
兩大險資現身
華電新能是中國華電集團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著力打造的以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業務最終整合的唯一平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340億元,凈利潤率為27.91%,凈資產收益率為10.16%。
上市首日,華電新能表現不俗,開盤價5.50元/股,較發行價3.18元/股上漲72.96%。隨后,股價一路上揚,兩度觸發臨停,漲幅一度達215.09%,市值一度突破3500億元。截至7月16日收盤,華電新能報7.18元/股,漲幅超125%,成交金額達127.02億元。
這無疑引發了市場對其投資人的關注。招股書顯示,本次發行前,中國人壽持有華電新能7.96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2.21%,位列第三大股東;平安人壽則持有華電新能2.19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0.61%,在股東名單中排在第十四位。
記者了解到,華電新能前身為華電福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華電福新”)。2021年12月,華電福新引入13家戰略投資者,募資金額150億元。其中,中國人壽出資20億元,成為華電新能最大的戰略投資方和第三大股東;平安資本聯合平安創贏,助力平安人壽參與投資5.5億元。
國壽資產有關負責人表示,引入以中國人壽為代表的社會資本,有利于華電新能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助力其長期穩健高質量發展。對于中國人壽而言,該項目既是持續推進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綠色投資的重要舉措,也是秉承“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頭雁范例。
“此次被投企業的成功上市實現了保險資金與實體經濟的合作共贏?!逼桨操Y管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繼續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發揮好大規模長線資金的優勢,以實際行動體現“耐心資本”的應有擔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行過程中,華電新能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和長期資本,并最終確定了18家戰略配售機構,獲配金額達79億元。
這當中也包括2家險資機構:中保投資公司發起設立的中國保險投資基金(有限合伙)獲配3.17億股,獲配金額10.07億元,成為該項目中投資規模最大的戰略投資者;中國人壽獲配3.01億股,獲配金額9.59億元。加上戰略配售股份后,中國人壽對華電新能的持股數量進一步增至10.97億股,仍為第三大股東。
加碼股權投資
進行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是保險資金發揮耐心資本、長期資本作用的重要體現。
今年1月,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從保險資金運用看,資本市場和未上市企業股權是主要的投資方向,目前股票和權益類基金投資占比是12%,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占比是9%,兩項加起來是21%。
4月2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保險資金未上市企業重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立足金融“五篇大文章”,將保險資金重大股權投資的行業范圍擴大至與保險業務相關的科技、大數據產業,引導保險資金加大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力度,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還積極推動國有險資完善長周期考核機制。今年1月,中央金融辦、證監會、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對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凈資產收益率當年度考核權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標權重不低于60%。
7月11日,財政部印發《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稱《通知》),進一步落實上述要求。
具體來看,一是將經營效益類指標的“凈資產收益率”由“當年度指標+三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三年周期指標+五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權重分別為30%、50%、20%;二是將經營效益類指標的“(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為“當年度指標+三年周期指標+五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權重分別為30%、50%、20%。
在業內看來,這將進一步擴大保險資金參與股權投資的操作空間。中歐基金分析稱,《通知》首先有望提高保險公司對于資產短期波動的容忍度,促進其加大對A股的配置比例;其次有助于引導保險公司專注長期價值挖掘,提升市場價格發現與資源配置效率;此外,有利于發揮保險資金“耐心資本”作用,通過挖掘優質投資標的,為新質生產力提供穩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