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入市再迎利好!
7月11日,財政部印發《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機制,同時要求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注重穩健經營,增強投資管理能力。
在分析人士看來,《通知》的出臺,是對前期一系列推動保險資金入市政策的延續和落實,有利于降低短期市場波動對保險等中長期資金投資行為的影響,提升中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積極性和穩定性,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新增五年周期指標
具體來看,《通知》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
在加強長周期考核方面,一是將經營效益類指標的“凈資產收益率”由“當年度指標+三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三年周期指標+五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權重分別為30%、50%、20%。
二是將經營效益類指標的“(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為“當年度指標+三年周期指標+五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權重分別為30%、50%、20%。
《通知》明確,國有商業保險公司自開展2025年度績效評價工作開始執行上述要求,其他商業保險公司可參照執行。
在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方面,《通知》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提出了三點要求:
一要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加強資產和負債在期限結構、成本收益、現金流等方面匹配管理,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合理確定權益投資比例,把握好投資收益和風險平衡,實現所有者權益穩定增長和國有金融資本保值增值。
二要注重穩健經營,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完善內部中長期考核機制,加強投資組合管理,挖掘收益穩健、風險可控、具有升值潛力和穩定現金流回報的優質投資標的,努力增厚長期穩定收益,更好地發揮保險資金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壓艙石”作用,積極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要增強投資管理能力,嚴格執行并不斷健全內部投資管理制度,完善投資決策程序和風險評估體系,做好投資項目盡職調查、收益分析、風險評估等工作,進一步加強投資風險管理、交易管理和投后管理。
中國人壽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指出,《通知》不僅有利于支持國有保險公司堅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投資和業務戰略布局,持續加大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力度。同時,有利于更好引導國有保險資金充分發揮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優勢,認真踐行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理念,積極提高權益類投資占比,推動資產投資與保險負債更為匹配的同時,增加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供給,助力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此外,還有利于促進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高質量發展。
“《通知》規定更加契合保險尤其是壽險的經營屬性,從跨周期視角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評價體系,降低短期經營波動對績效評價結果的影響,能夠更為客觀地評價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結果和風險水平,必將有力推動其長期穩健經營和可持續健康發展。”上述負責人表示。
提升險資入市意愿
長周期考核是提升投資運作穩定性的關鍵舉措之一。
早在2023年10月,財政部就印發《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將“凈資產收益率”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為“當年度指標+三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權重各占50%。目的就在于引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優化資產配置,注重長期投資收益。
今年1月,中央金融辦、證監會、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要求對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凈資產收益率當年度考核權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標權重不低于60%。此次《通知》也是對上述《實施方案》的進一步落實。
彼時,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考核周期短是多年來制約商業保險資金等一些中長期資金擴大A股投資的一個重要卡點。實施長周期考核,能夠有效熨平短期市場波動對業績的影響。“本來是個長錢,但是考核周期過短就難以長投。通過考核周期調整,能夠提升中長期資金投資行為的穩定性”。
在吳清看來,對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說是解決了多年要解決卻沒解決的問題。從境內外實踐經驗來看,這也有利于改善各類中長期資金的投資回報,實現共贏。
吳清舉例稱,全國社保基金是境內參與股票投資最積極的、真正的長期資金,成立20多年來投資A股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11.6%。而這主要得益于社保基金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其中的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借鑒。
“長周期考核將有效提升險資入市意愿和波動承受能力。”廣發證券指出,《通知》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這兩大關鍵指標的評價方式進行了調整,將三年、五年的長周期考核權重提升至70%。長周期考核的落實,將有效降低市場短期波動對保險資金投資決策及行為的干擾和影響。一方面對于穩定市場運行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險資金發揮長期資金屬性,獲得良好的長期投資回報,緩解保險資金面臨的利差損挑戰。
中歐基金表示,《通知》首先有望提高保險公司對于資產短期波動的容忍度,促進其加大對A股的配置比例;其次有助于引導保險公司專注長期價值挖掘,提升市場價格發現與資源配置效率;此外,有利于發揮保險資金“耐心資本”作用,通過挖掘優質投資標的,為新質生產力提供穩定資金。
監管動作頻頻
保險資金具備“周期長、穩定性高、規模大”三大天然屬性,因此也被視作中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的代表,在活躍市場流通、推動市場發展、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34.93萬億元,其中人身險、財產險公司的股票投資占比分別為8.43%、7.56%,距離監管上限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推出一系列舉措,積極引導保險資金入市。具體來看,《實施方案》要求,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
緊接著,金融監管總局緊鑼密鼓批復開展第二批、第三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老七家”大型壽險公司均參與其中,試點規模突破2000億元。
4月8日,《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重磅出爐,部分保險公司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有所上調,最高可達50%。
5月7日,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調整償付能力監管規則,將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進一步調降10%,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此外,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信息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已有15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合計舉牌次數達19次,逼近去年全年。
南方基金認為,當前,我國“長錢長投”的資金矩陣正在加快形成。據測算,若保險資金增配1%的股票資產,將為市場帶來約3500億元的增量資金,有望進一步強化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屬性,優化資本市場的資金結構,提升A股機構化水平,緩解短期波動對市場運行的擾動,促使A股投資風格趨于穩健,助力形成長期資金、資本市場和優質資產之間的良性循環機制。
“在市場調整期間,保險資金能夠以更穩定的方式進行逆周期布局,通過長期持有穩定市場預期,并以增量資金提升市場活躍度。”南方基金表示。
記者 王瑩
文字編輯姚惠
版面編輯 佘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