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9.5,較4月上升0.3點,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的下降趨勢,顯示出明顯的回升態勢。這一積極變化,表明各項惠企政策正精準發力,為中小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從5月份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的分項指數來看,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綜合經營指數、市場指數、資金指數、勞動力指數、投入指數、效益指數較4月份均有所上升,成本指數與4月份持平,中小企業景氣水平回升向好。分行業看,工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軟件業和住宿餐飲業等行業指數上升,總體行業運行穩中向好。分區域來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中小企業發展指數也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變化。這一系列數據,直觀地反映出中小企業在政策支持下,發展預期回升明顯,市場需求穩步改善。
今年以來,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個部門共同開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圍繞政策惠企、環境活企、創新強企、人才興企、法律護企等五個方面,推出73項惠企服務舉措,助力中小企業穩定預期、激發活力。在6月份全國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中,工信部、國資委等四部門部署開展2025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助推中小企業拓展市場空間。
各地堅持靶向施策,認真落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數據顯示,銀行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薦清單內經營主體新增授信已超18萬億元。
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困難。從企業資金供給來看,盡管資金指數有所上升,但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管理不規范、信息透明度低、效益不高、抗風險能力較弱,加之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原因,金融機構在對其貸款申請上持謹慎態度,融資難融資貴使得中小企業在資金周轉和擴展業務時面臨較大壓力。在市場競爭方面,中小企業多為民營企業,且處于產業鏈兩端,常常被拖欠貨款或受到歧視。在技術創新上,中小企業因缺少資金、缺少人才等支撐,技術研發投入少、創新能力不足、工藝差,很難適應市場變化,難以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此外,政策落地難、打造品牌難、創新發展難等問題也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在加強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的同時,更需要政策的精準落地。財稅優惠政策應根據區域行業和企業不同,降準落實到企業,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貨幣政策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如推動金融機構開發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產業政策要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方向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市場環境方面,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清理各種不平等對待企業的規定,打破行業壟斷,讓中小企業能夠在公平的環境中參與市場競爭。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確保大企業及政府部門及時支付中小企業貨物、工程、服務款項,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范招投標和政府采購制度,落實好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優先采購等措施,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市場機會。
盡管當前中小企業發展指數有所回升,但面臨的困難挑戰依然嚴峻。只有各項支持政策持續發力,精準落地,才能助力中小企業強信心、穩預期,也才能讓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