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天津投資半導體封裝測試工廠,到計劃將晶圓制造也轉移到中國本土,荷蘭半導體公司恩智浦,正在用“真金白銀”投下對中國市場的信任票。
“在中國,為中國。在中國,為全球。”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李曉鶴近日在媒體溝通會上,以12字凝練概括了這家半導體巨頭近年的發展策略。
恩智浦的戰略深耕絕非孤例。伴隨我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扎實推進穩外資相關舉措,眾多外資企業正積極擴大在華投資版圖。從高端制造到消費服務,從傳統領域到新興賽道,外資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長期信心。看好中國市場潛力、增配中國資產,已成為當前國際資本的主流共識。
經濟韌性顯現
近1個月,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等多家外資機構集體調高了對2025年中國經濟的預期。
其中,高盛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稱,得益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強,維持對中國股票市場“增持”立場。同時,預計未來人民幣計價資產的主題偏好將提升、企業盈利前景改善,外資流入中國股市的力度將增強。摩根士丹利也于近日上調了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和股指目標,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領域出現了能夠引領全球技術競爭的科技領袖。
中國市場受國際資金追捧,本質上是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韌性與潛力的深度認可。近年來,我國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如今年出臺《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明確“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優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鼓勵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等。
這些政策舉措,不僅讓外資機構堅定增配中國資產,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加碼投資。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外商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018家,同比增長10.4%。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作為一家在華深耕50余年的糧食貿易加工企業,路易達孚集團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
路易達孚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高啟認為,中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承諾、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及龐大而充滿活力的消費市場,為全球貿易創造了巨大機遇。
立足中國放眼全球
多家外資企業負責人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其加碼在華投資布局,既錨定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與消費潛力,更看重高端制造、數字經濟及新能源領域迸發的創新動能。
李曉鶴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中國市場占據了恩智浦三分之一的銷售額。對恩智浦而言,這里不僅擁有長足發展的市場,還引領著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在中國深入本土化,更利于保障恩智浦在全球的競爭力。
“中國工業市場復合年增長率為8%,汽車市場達到10%以上。更重要的是,過去這些年,我們在中國看到了很多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比如現在中國的電動汽車生產和銷售量占全球70%,76%的電池在中國生產,全球最大機器人企業中的56%在中國。”
李曉鶴表示,過去半導體行業的增長受益于移動終端的發展,從2020年開始,云端人工智能的發展,成為驅動半導體行業市場容量擴大的核心因素,很多先進的技術都在中國市場率先實現有效落地,恩智浦加碼在中國的投資,核心也是希望以此保障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恩智浦大中華區汽車電子市場總監周翔透露,公司正在中國選一家晶圓廠作為合作伙伴,計劃將公司產品從晶圓到封裝測試全部在中國市場打造出來。
“在中國,為中國。在中國,為全球。”不僅是恩智浦的戰略決策,也是很多外資企業扎根中國的路徑選擇。
2024年,寶馬集團宣布增資200億元用于華晨寶馬大東工廠的大規模升級和技術創新,此前的兩年時間,寶馬集團已經在公司位于沈陽的生產基地投資了250億元;大眾汽車集團也在2024年,即公司進入中國市場40周年之際,投資25億歐元(約合212億元人民幣)拓展其位于合肥的生產及創新中心;梅賽德斯-奔馳同樣宣布,計劃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在華投資超140億元,加速技術創新和產品在中國落地。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兼總經理張琳透露,今年一季度,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對70家會員企業進行調研,近70%明確在2025年及今后會加大對華投資,其中有超過78%的企業重點投資將聚焦在研發領域。
不只德系企業加強在華投資和本土生產、研發,近期,雷克薩斯的新能源項目也在上海正式動工。據悉,這是近年來日企在華的最大投資項目之一。
豐田汽車社長佐藤恒治表示,中國汽車市場的電動化進程,將深刻影響雷克薩斯的轉型軌跡。該項目將實現雷克薩斯品牌在中國從純進口到本土化生產的轉變,也將讓雷克薩斯更加適應全球汽車市場的需求變化。
引力漸強、領域漸寬
7月5日,全球規模最大、中國首座樂高樂園——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正式開門迎客。樂高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是樂高重要的增長市場,上海樂高是公司在中國市場發展戰略中的關鍵一步。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市場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漸強,外資流入的領域也在逐漸豐富,從半導體、汽車等先進制造業輻射至文娛、消費、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行業。特別是在那些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外資流入的趨勢已非常顯著。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090.4億元,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化學藥品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46%、74.9%、59.2%、20%。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透露,一部分跨國公司正在調整在華投資規模和業務,主動順應國內產業升級趨勢,比如部分企業關閉了諸如手機、家電、電腦等產線,新增了新型顯示、新能源電池等高技術產品的生產線,并擴大在華研發中心的投資。
這意味著,投資中國的行業不僅在廣度上有所拓寬,還開始向更高端的產業升級轉變。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蔡偉分析稱,隨著中國加快技術創新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高技術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外資流入的重要領域。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