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国产又黄又爽女人高潮的_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_免费在线成人av

2025地市半年報:供應“縮量提質”,存量仍是重點難點
來源:第一財經作者:孫夢凡2025-07-01 12:34

2025上半年,土地市場表現如何?克而瑞報告顯示,上半年全國300城經營性土地成交規模同比下降8%,但得益于優質地塊的出讓,土拍平均溢價率9.2%,同比增加了4.8個百分點。

土地市場“騰籠換倉”“縮量提質”背后,反映了我國房地產發展階段的變化。因新建商品房銷售規模收縮、存量房地產用地規模維持高位,我國新增房地產用地減少,政策發力重點放在“去庫存”上。

不久前,國常會提出,要對全國房地產已供土地和在建項目進行摸底,進一步優化現有政策,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這一表態,被業內視為房地產去庫存、盤活存量的新一輪政策信號。

業內表示,地方政府對土地供應“控量提質”、加上土地收儲的全面推進,兩大舉措將是促進房地產庫存下降的重要抓手。

土地出讓“縮量提質”

在房地產行業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下,我國土地供應節奏也適時調整。

克而瑞最新報告顯示,截至6月20日,全國300城經營性土地成交規模2.5億平方米,較2024年同期下降8%,再度刷新歷史新低,土地供應整體“控量”。

不過,地方政府在控制土地供應規模的同時,在“好房子”導向下進一步提升供地質量,上半年土拍平均溢價率增至9.2%,同比增加了4.8個百分點。

期內,上海、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均出現土地高溢價出讓,其中成都有地塊土拍溢價率達到75%,杭州也頻繁出現溢價率超50%的土地。少數三四線城市如溫州、溫嶺等,也拍出了溢價率達40%的宅地。

核心城市優質地塊放量,帶動房企投資顯著回升,央國企是“主力軍”、民企重回競爭,另一股拿地勢力——地方城投公司也未退場,泉州、太倉、廈門、南通、溫嶺、濟南等多個城市的城投公司,都出現在房企新增貨值榜單中。

日前,湖南省長沙縣便底價出讓了12宗土地,而拿地企業名單中,僅長沙縣星峰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長沙順展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這兩家企業均為當地政府實控的平臺公司,分別拿下5宗地、7宗地。

在近幾年的土拍,尤其是二線、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中,城投、平臺類公司一直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托底”拿地的情況屢見不鮮。

克而瑞數據顯示,2021年~2024年間,城投拿地比重始終維持在50%以上,2024年達到頂峰,占比達到64%,比2021年增長30個百分點。2025年一季度占比為50%,較去年同期下降6個百分點,但依然保持相對高位。

申萬宏源表示,此前地產承壓背景下,大量房企前期拿地因無力開發,疊加土地收入承壓背景、土拍市場壓力增大,城投平臺承擔起了大量托底拿地任務,2020年~2024年,城投托底拿地金額達9.37萬億元。

值得提及的是,部分民營企業也在上半年悄然出手,其中一類是主業為房地產,并在所在區域持續深耕的民營房企;一類是實業類公司,看到了房地產的一些機會;以及房地產產業鏈條上的企業,比如貝殼旗下的貝好家。

不容忽視的存量

受入地供應控量的影響,房地產行業的整體供求也有所改善。

克而瑞表示,2025年上半年,受供給節制等因素的影響,狹義庫存處于下行通道,2025年5月末百城商品住宅庫存量4.63億平方米,同環比齊跌。所謂狹義庫存量,主要指已批準預售的商品住宅中,尚未銷售的建筑面積。從去化周期變動看,5月百城去化周期基本持穩25個月,環比上月、同比下降5%,其中僅一線城市同環比齊跌18%和1%,二線和三四線環比持平、同比下降。

此外,還有另一指標廣義庫存量,后者統計范圍更廣,指可銷售房屋量和涉宅用地施工量之和,包括已拿地未動工項目、已動工未拿銷證的項目。

相較于短期改善的狹義庫存而言,行業廣義庫存依然不容忽視。上述機構表示,此前各地出讓了大量城投托底地塊,其中不少地塊雖然并未開工,不會在短期內影響板塊庫存,但仍會影響市場中長期供求預期。

數據顯示,城投2021年拿地項目的開工率為48.9%,2022年、2023年、2024年開工率分別為40.8%、26.5%、8.5%,實際開發進度較為緩慢。究其原因,這與其所拿地塊的資質、企業開發能力、拿地目的均有關系。

在業內看來,相較于傳統開發商,城投的開發能力、專業程度并未同步跟上;同時,因核心城市的地塊不乏企業爭搶,城投托底拿下的土地,多為三四線城市的土地、或者核心城市的郊區地塊,質量可能并不好。

從拿地目的看,不少城投公司本意便是“托底”,未有進軍開發之意。因此在開發能力不足、以及低迷的市場環境中,開工意愿和動能均相對較弱。

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告訴記者,國家對地方平臺公司有“紅線”要求,比如不能增加隱性債務,嚴禁變相舉債,嚴禁作為代業主投資性質屬于政府投資的項目;每項投資要投入合規領域,投入資金要能回收、風險可控。

“部分城投拿地屬于正常投資,尤其是跟城市更新相關的項目,近年來城投介入較多,也有部分公司用作抵押融資用途。”宋紅衛告訴記者。

整體而言,易居研究院表示,當前不少城市仍面臨著庫存壓力,受因規劃與需求脫節、房企開發能力等因素影響,部分土地長期處于閑置狀態,盤活存量資源、優化土地配置,是當下穩樓市的當務之急。

如何“降庫存”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對全國房地產已供土地和在建項目進行摸底,進一步優化現有政策,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上述重磅表態,被業內視為存量盤活政策有望繼續發力的信號。

針對存量房地產用地利用難、轉讓難、收回難等問題,自然資源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去年也研究出臺了妥善處置閑置存量土地的18條政策措施,通過適度“松綁、放活、讓利、簡化”等政策助力盤活。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2.4萬宗、9.08萬公頃的存量房地產用地,納入妥善處置閑置存量土地“一地一策”清單;2024年3月31日之前供應的房地產用地已經下降19.1%,政策成效逐步顯現。

自然資源部介紹了多個存量盤活的方式,比如合理調規,激活企業開發意愿,釋放存量土地價值;規范收回、等價置換,避免土地長期閑置浪費。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企業緩解資金困難提供“套餐式”政策支持。

對拿地“大戶”城投等地方平臺來說,存量土地盤活也有幾個重要方式。

其一是尋求代建合作,近年來,房地產代建行業興起,背后一大原因便是城投公司拿地后難以獨自開發,成為催生代建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不過,通過這些渠道盤活的,土地本身資質不能差,需有盈利空間。

而那些資質較差的土地,便需要借助政策支持來處理。宋紅衛告訴記者,城投手中的土儲項目,還有兩種盤活方式,一是利用當前國家準許用專項債收儲閑置土地的政策,二是把相關項目轉作保障房。

去年下半年,中央多次重磅會議宣布,“允許專項債券用于土地儲備”,土儲專項債正式重啟,可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回收符合條件的閑置存量土地。

據中指研究院最新數據,截至今年6月25日,全國各地公示擬使用專項債回收存量閑置土地的數量超3700宗,總用地面積約1.96億平方米,總金額超4700億元,其中7個省市已發行專項債超960億元,占比約20%。

從目前專項債收儲的情況看,城投/城投子公司、地方國企存量閑置未開發土地是主要收儲對象,民企/混合企業占比較低。截至4月17日,涉及城投/城投子公司、地方國企土地的收購金額占比達91.35%。

克而瑞表示,地方政府對土地供應“控量提質”、加上土地收儲的全面推進,這兩大舉措,將是促進房地產庫存下降的重要抓手;此外,中央財政對地方債務指標的寬松,也將為地方持續縮減供地規模提供支撐。

中指研究院則建議稱,收回能夠產生增量價值、實現資金平衡的存量閑置土地,是地方政府當下著力收購的重點。在城市選擇上,可優先聚焦核心城市,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效果;在企業類型上,要避免地方政府與國企平臺內部循環,加大對民企支持力度,促進收回的土地形成有效供給。

責任編輯: 胡青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