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国产又黄又爽女人高潮的_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_免费在线成人av

又一家!排隊3年,這家券商撤回IPO!什么情況?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譚楚丹2025-06-29 21:10

又有一家擬上市券商撤回IPO申請。

6月28日,深交所發行上市審核官網顯示,開源證券IPO審核狀態更新為“終止(撤回)”。這是去年以來第2家宣布終止上市的證券公司。

券商中國記者從接近開源證券的人士處了解到,此次撤回申報材料與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有關,主要因為國有企業連續聘任同一會計師事務所原則上不能超過8年。上述人士表示,該券商不會放棄上市計劃,可能在2026年擇機申報IPO。

未來仍將繼續申報

根據深交所發行上市審核官網,開源證券IPO項目的保薦機構民生證券在近日提交撤回IPO申報文件的申請,深交所在6月28日公告稱,決定終止對該項目的上市審核。

開源證券原計劃通過IPO募集資金40億元,用于優化升級傳統經紀業務;全面提升投資銀行業務實力;加強對證券自營業務的支持;提升研究業務競爭實力;加大對資產管理業務的投入;加大信息技術建設的投入,提升數字服務能力。

開源證券的上市規劃由來已久。早在公司2018年從新三板摘牌后,就被傳出要沖刺A股IPO。公開資料顯示,開源證券在2022年7月向證監會提交深市主板的IPO申請并預披露招股說明書。

2023年一季度A股實施全面注冊制后,開源證券IPO項目“平移”至深交所審核。此后,公司經歷交易所的一輪問詢。

然而2023年下半年至今,一級市場的政策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提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2024年IPO市場進一步收縮,當年僅有100家企業上市,上市數量創2014年以來的新低。

在上述期間,開源證券除了持續更新招股說明書的財務數據以外,沒有實質性進展。這也意味著,從2022年7月至今,開源證券已經排隊審核長達3年時間。

談及此次“撤單”原因,一名接近開源證券的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由于國有企業連續聘任同一會計師事務所原則上不能超過8年,所以該發行人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明年還會繼續申報IPO。

打造北交所業務戰略合力

作為總部位于西安的中小券商,開源證券為應對行業競爭,選擇走差異化道路,將新三板業務和北交所業務確立為公司重點戰略,打造出特色標簽。

據悉,早在2016年,開源證券布局新三板,逐步構建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在人才隊伍、服務能力、執業質量和客戶儲備等方面形成先發優勢和領先優勢。北交所的設立開市以及后續系列的監管改革措施,為開源證券推動“業務條線協同、前中后臺聯動”發展,提供了戰略支點和重要抓手。具體來看,開源證券深化投行、投資、研究協同,打通北交所和新三板市場綜合金融服務的產業鏈。

數據顯示,開源證券新三板新增推薦掛牌企業數量連續7年排名行業第1位,持續督導企業數量排名行業第1位,投資銀行業務凈收入排名第25位,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位居行業第6位。截至2024年末,開源證券累計保薦北交所企業上市數量14家,排行行業第4位。

在開源證券看來,北交所保薦上市業務是公司的優勢業務,隨著公司在北交所業務領域的客戶和品牌積累,未來將作為公司業務發展重心引領公司其他業務條線穩步發展。

從公司整體收入表現來看,2021年至2024年期間開源證券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依次為5.15億元、4.98億元、6.12億元、6.87億元,表現出持續增長。

2024年,證券投資業務為開源證券當年第一大收入支柱,營收16.11億元,同比增長13.42%,開源證券解釋,權益投資通過精準布局北交所及高成長性行業,同時在固定收益投資方面采用穩健的投資策略,從而實現收入增長。投行方面,開源證券去年收入實現4.64億元,同比減少45.89%,主要是IPO及再融資規模驟減,競爭加劇的外部環境,導致投行業務收入下降。

金融機構上市不易

截至目前,還有4家券商仍在交易所排隊IPO審核,分別是財信證券、華龍證券、東莞證券、渤海證券。上述擬上市券商同樣在2023年初從證監會IPO審核序列“平移”至滬深交易所進行注冊制審核。

2024年6月28日,華寶證券撤回IPO申請,公司彼時回應稱,這是基于公司功能定位和發展戰略作出的主動決策,撤回上市申請并未改變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長期戰略規劃。

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IPO市場迎來“速凍”。除了擬上市證券公司外,擬上市銀行的IPO進展也長期處于“停滯”狀態,多家銀行后來“打退堂鼓”。數據顯示,2023年初全面注冊制實施后,滬深交易所共受理10家銀行IPO項目,從2024年至今已有4家銀行撤回IPO申報,其中有多家稱是基于“戰略調整”。

責編:王璐璐

排版:劉珺宇

校對:劉榕枝

責任編輯: 王智佳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