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華雄
近日原油期貨價格劇烈波動,讓一些習慣押注突發事件進行投資的投資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投資風險。
行情數據顯示,6月24日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暴跌9%,6月25日該合約進一步暴跌8.13%,國際市場上NYMEX原油期貨主力合約也連續兩個交易日暴跌。
上述慘烈跌勢讓一些原本押注原油期貨繼續上漲的投資者猝不及防。因期貨交易一般為保證金交易,帶有“杠桿”,一些做反了方向的投資者如果出現虧損,資金的實際虧損幅度較原油期貨價格的調整幅度可能還要大。
在此之前的數個交易日,原油期貨價格曾連續暴漲。催生這輪油價漲勢的事件是以色列對伊朗多地發動大規??找u,以伊緊張局勢升級,各路看多原油期貨價格的投資者紛紛進場。孰料在原油期貨連漲數日之后,以伊局勢驟然降溫,使得看漲原油期貨價格的邏輯瞬間反轉。
這種現象在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投資類型的市場廣泛存在,不少投資者喜歡押注一些事件進行投資,比如戰爭,以及一些其他的突發“黑天鵝”事件。若押注成功,相關投資者確實能獲得不錯的短期收益,但這個過程往往伴隨著巨大風險,因相關行為很像是在“拆盲盒”,或者說碰運氣,最終結果的不確定性非常大,一旦事件的局勢發生變化,甚至逆轉,相關投資品種的價格就可能朝與預期完全相反的方向變化。
筆者認為,投資者進行事件驅動類的投資,只要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均無可厚非,但至少需要在以下兩方面做好準備。
一方面,需要保持對事件驅動類投資的敬畏之心,如果對相關投資品種不熟悉,對相關事件的來龍去脈不清楚,研究不透徹,就盡量不要進行事件驅動類投資,或盡量少參與。
另一方面,需要提前做好多方面的風險評估和相關預案,包括提前對各種情況進行推演,測算投資可能產生的最大損失,預先評估心理可承受的最大虧損幅度等。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評估目前資金狀況和后續資金安排等。如果考慮后續補倉,還需要評估當前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或后續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