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国产又黄又爽女人高潮的_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_免费在线成人av

消金行業正從跑馬圈地轉向精耕細作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劉筱攸2025-06-18 06:44

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越來越多的消金公司在不同場合強調“質量優先于規模”。

這背后原因是什么?可以先從業績看起。上市公司系的31家消費金融公司去年業績已浮出水面,業績分化是主要特點。

首先是資產增速分化:去年末,螞蟻消金總資產規模同比增超30%、建信消金增長超70%;陽光消金、招聯消金、興業消金等公司的總資產規模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其次是業績增速分化:不少頭部消金公司營收凈利雙降,比如招聯消金、興業消金等;螞蟻消金和部分腰部機構——如寧銀消金、平安消金、南銀法巴、蘇銀凱基、小米消金、湖北消金、建信消金、唯品富邦消金等則增收又增利。

事實上,除了市場熱議的總資產及總負債、營收與凈利潤表現外,消金公司的收入結構值得剖析。盡管消金公司的業績指標(諸如營收、利潤等)已出齊,但披露收入結構者甚少。有據可查的財報數據顯示,多家消金公司2024年利息凈收入均出現滑坡,有的頭部消金公司“量價齊跌”。

具體來看,招聯消金發放貸款(含墊款,下同)由1670.66億元降至1542.12億元,利息凈收入由205.35億元降至187.19億元;馬上消金發放貸款由586.35億元降低至536.66億元,利息凈收入由102.8億元降低至94.95億元。

此外,尚誠消金和中銀消金發放貸款的規模雖然沒有下降,但兩家公司的利息凈收入均同樣下滑。

招聯消金在進行業績說明時,曾有一句關鍵歸因“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其更強調“主動前瞻風險,優化調整資產結構”,在表述幾個經營要素協調穩健發展的同時,把“質量”放在“質量、效益、規模、結構”四大要素之首。

這個說法頗有代表性,因為整個消費金融市場面臨增速放緩的局面,居民消費動能相對偏弱。與此同時,貸款規模分母比較大的各類大中型消費金融機構,集體告別規模高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

有去年規模增速較高的腰部消金公司對記者表示,即便該公司去年在較低的規模基數上創出了較高的同比增幅,但今年并不對增速做強制要求。

另有幾家消費金融公司主動或被動地弱化了對貸款余額增量及新增貸款戶數的考核,同時在內部進一步強化了對零售貸款資產的質量管控。

如果說前幾年消費金融公司對“結構優化”還只是停留在思考層面,那么如今已到了必須付諸實踐的階段——由于增量拓展困難,存量市場的競爭已然不可避免。尤其是穩住存量零售資產的質量,已成為今年多家消費金融公司明確表態要加碼投入的重點方向。

在此前客群持續下沉的過程中,消費金融公司長尾客群的信用風險出現滯后暴露,導致部分消金公司近年被動增加信用減值損失的計提。例如,某資產規模在500億至1000億元區間的消金公司,2023年信用減值損失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75%,對公司利潤產生了顯著拖累。

一名華東地區大中型消費金融公司的總經理向記者透露,其所在公司主動放棄規模考核指標已有數年,目前僅以凈利潤水平作為考核標準。據他觀察,當前消費金融行業的資產質量仍處于下行期:一方面,年利率24%的對客資產供給緊張,且利潤空間有限;另一方面,年利率36%的高息資產已積累較高風險。在此背景下,許多腰部機構今年的規模增長可能陷入停滯。

綜上可見,管控好資產質量、防范新發風險,是當前消費金融公司從存量資產中挖掘收益的必然選擇,這也是越來越多的消金公司強調“質量優先于規模”的核心原因。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