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国产又黄又爽女人高潮的_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_免费在线成人av

A股十年變遷:產業升級驅動成長 A股科技力量崛起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梁謙剛2025-06-18 06:45

證券時報記者 梁謙剛

過去十年,在經濟轉型與科技發展的浪潮中,A股市場經歷深刻結構重塑。監管層通過制度革新與規則完善持續夯實市場根基,推動市場向規范化方向加速發展,為企業拓寬發展邊界創造有利條件,科技創新和企業出海均開啟新篇章。A股市場在挑戰與機遇交織中穩健前行。本文為《數說A股這十年》首篇,深入分析A股市場行業格局的變化軌跡,并探討其背后的原因和未來趨勢。

新興產業孕育牛股“沃土”

2015年以來,A股市場歷經起伏,部分股票脫穎而出,走出令人矚目的行情。這些長線牛股為持有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其形成和發展的軌跡也蘊含著市場格局的變化。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剔除上市時間不足5年的股票,截至6月13日,2015年以來股價漲幅在5倍以上的股票有127只。4只股票累計漲幅在20倍以上,分別是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勝宏科技。這些長線牛股猶如A股市場的“馬拉松冠軍”,在長達10年有余的時間里股價長期跑贏大盤,其股價走勢不僅反映了公司自身的成長,更折射出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市場對優質資產的長期認可與追捧。

科技和消費板塊成為長線牛股的主要發源地。據數據寶統計,上述127只個股中,電子、機械設備、電力設備、通信和醫藥生物行業入圍數量均在10只以上,這五大行業與中國科技創新及高端制造業轉型息息相關。北京九圜青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陳嘉禾接受證券時報·數據寶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行業的發展契合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代表著經濟轉型和科技創新的方向,因此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進而推動相關股票的大幅上漲。

在科技浪潮的驅動下,掌握核心技術、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的科技企業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如北方華創是半導體領域的龍頭企業,2015年以來股價漲幅超14倍。上市以來,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攻克多項關鍵技術,多項產品技術參數達到國際一流水平。2014年至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由2.31億元增長至53.72億元,十年間增幅為22.26倍。公司成功推出應用于集成電路多個技術代的刻蝕、薄膜沉積、熱處理、濕法等數十種新產品,打破了國外廠商在高端工藝制程的技術壟斷。

長線牛股成長價值顯著

從成長性方面分析,長線牛股的業績表現堪稱亮眼。據數據寶統計,2015年至2024年,上述127只長線牛股整體營收增速均超過10%,連續十年超過同期A股整體水平。以2024年為例,A股整體營收增速同比小幅下滑,長線牛股整體營收增速逆市增長11.98%,展現了其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過去十年時間里,長線牛股營收實現大幅度跨越。上述127只長線牛股中,2024年營收與2014年相比,增幅翻倍的股票占比九成以上,增幅達到5倍以上的股票占比超過六成。5只股票營收增幅在100倍以上,分別是寧德時代、順豐控股、恒力石化、中際旭創、卓勝微。

寧德時代營收變化最為顯著,公司營收由2014年的8.67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620.13億元,十年間營收增長416.65倍。寧德時代崛起背后,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向全球的產業勢能與技術躍遷的雙重驅動。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48萬輛,2024年已達到1286.6萬輛,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十年間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幅為171倍。

長線牛股盈利方面的增長同樣驚人。2024年凈利潤與2014年相比,凈利潤增幅翻倍的股票占比超過七成,近半數股票凈利潤增幅在5倍以上。寧德時代、中際旭創、牧原股份、錦浪科技、北方華創、比亞迪、陽光電源、山西汾酒、東方財富等多只龍頭股凈利潤過去十年實現大幅跨越。

新興產業市值占比提升顯著

2015年以來,A股市場行業市值及占比的變化,生動地描繪了傳統金融與新興產業之間的此消彼長。長期以來,銀行和非銀金融等傳統金融行業是A股市場的中流砥柱。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行業的市值占比逐漸下降。

據數據寶統計,2014年底,銀行和非銀金融行業的A股市值高居行業前兩位,市值占比分別為16.43%和9.23%,合計占比超25%;若加上房地產行業,三者合計A股市值占比接近30%。到2025年6月13日,銀行和非銀金融、房地產行業的A股市值占比分別為11.45%、6.6%、1.2%,與2014年底相比分別減少4.98個百分點、2.63個百分點、2.92個百分點,三者A股市值占比合計減少超10個百分點。

除上述3個行業外,石油石化、建筑裝飾、鋼鐵、商貿零售、建筑材料等傳統行業A股市值占比均較2014年底有顯著下降。其中石油石化目前A股市值占比為3.2%,相比2014年底下降4.26個百分點,下降幅度僅次于銀行業。

與之鮮明對比的是,新興產業過去十年來快速發展,成為推動A股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據數據寶統計,2014年底,電力設備、通信、傳媒行業A股市值不足1萬億元;計算機、電子行業A股市值分別為1.18萬億元、1.01萬億元,分別排在A股第11位、第15位。到了2025年6月13日,電子行業A股市值飆升至8.09萬億元,行業排名躍升至第2位;電力設備行業A股市值增長至5.44萬億元,排名由第16位升至第5位。

6月13日A股市值占比與2014年末相比,電子、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通信、計算機、汽車等行業均提升1個百分點以上,提升幅度處在所有行業前列。電子行業提升幅度最高,該行業2014年底的A股市值占比僅2.88%,目前這一比例為9.21%,增長了6.34個百分點。這些變化不僅反映了市場對新興產業的關注度和投資熱情的提升,更體現了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

機構配置向新興產業傾斜

機構投資者的持倉變化是市場趨勢的重要風向標。深圳市君子乾乾投資董事長兼投資總監程成接受證券時報·數據寶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產業趨勢研判上,機構憑借長期深耕行業,往往更具前瞻性。

據數據寶統計,從2015年到2024年,不同行業的機構配置比例和A股市值占比呈現類似變化。過去十年,石油石化、銀行、房地產、非銀金融、建筑裝飾、鋼鐵等行業機構配置比例明顯下滑。以石油石化行業為例,該行業2024年末機構配置比例為5.27%,十年間下滑7.21個百分點,排名由第2位降至第7位。

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對新興產業的配置顯著增加。2014年底,電子行業機構配置比例僅1.44%,排名A股第20位;2024年該行業機構配置比例升至7.62%,十年間提升6.18個百分點,是提升幅度最高的行業。計算機、通信、傳媒行業2024年機構配置比例相比十年前分別提升0.94個百分點、0.75個百分點、0.04個百分點。此外,與新能源密切相關的行業如電力設備、公用事業、汽車機構配置比例相比十年前分別提升3.4個百分點、1.6個百分點、0.63個百分點。這一變化表明,機構投資者對新興產業的信心和預期不斷增強,投資偏好逐漸向新興產業傾斜。

新興產業成交活躍度創歷史新高

成交的變化反映了市場資金流向和投資者關注度的轉移。2015年以來,A股市場的焦點逐漸向科技轉移,尤其是新興產業。2015年非銀金融行業日均成交817.19億元,排在行業第一,其后多年滑落榜首位置。2016年—2022年,計算機、基礎化工、電力設備、電子行業先后問鼎年度日均成交額冠軍,2023年—2025年,電子行業蟬聯榜首。

以電子、計算機、通信、傳媒行業(TMT板塊)作為整體觀察對象,截至6月13日收盤,2025年以來該板塊年內日均成交4723.91億元,創歷史新高,占同期A股的比例為33.59%。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變化則更為明顯,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股票日均成交224.49億元,占同期A股日均成交的比例為1.99%。2025年以來,戰略性新興產業股票日均成交總計3562.49億元,占同期A股日均成交的比例為25.33%,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行業格局變化的原因與未來趨勢

A股市場行業格局的變化并非偶然。十年前,金融、地產等傳統行業在A股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如今新興產業崛起,市值占比、機構配置比例、成交活躍度均大幅提高,成為市場的關鍵增量。

程成表示,這一現象印證了中國正處于快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這種格局演變本質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深層轉換:當依靠基建投資與制度改革就能驅動10%以上增速的時代落幕,生產效率的持續提升成為了增長的核心引擎。中國眾多企業正順應這一趨勢完成轉型,通過強化研發創新向產品型企業升級,在進口替代領域突破技術壁壘,更強者出海拓展全球市場份額。

程成指出,從國際經驗來看,科技企業往往是發達國家市值體系的核心支撐。以美日兩國為例:美國當前市值前十的企業中,微軟、英偉達、亞馬遜、禮來等科技公司占絕對主導地位;而日本1990年市值前十的企業中,除豐田外多為銀行、地產及電信運營商,如今則演變為科技為主的豐田、基恩士、索尼、中外制藥等,僅有的金融企業軟銀也是以科技企業投資為主。

“科技成長企業的體量一定會繼續提升,科技成長公司才是真正的抗通脹產品。”在談到未來行業趨勢時,程成認為,“如果要實現2035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我們現在科技成長公司的市值占比仍有提升空間。樂觀一點判斷,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市值前十的企業一定會是以互聯網、汽車、電子產品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建議重點關注AI升級(GPU相關硬件、推薦算法和AI應用等)、企業出海(游戲、電商、本地生活、汽車和手機等)、新型消費(醫美、黃金、潮玩和茶飲等)三個領域。”

(專題數據由證券時報中心數據庫提供)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